给生命最好的告别
“你能给我讲故事吗?”此时此刻有些虚弱的患者翟丽萍正躺在天津延安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的病床上,47岁的她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年轻。只是此时她面庞苍白,眼睛因消瘦而更加凸显,颧骨高高隆起,身体过于纤细,这一切无不都在透露着:她生病了。
“直肠癌,侵入子宫,淋巴结转移”。在家人的陪伴下她拿着这份诊断结果来到天津延安医院,经安宁疗护团队全面评估符合安宁疗护条件,并安排入住安宁疗护病房。“我想养好身体去做手术,病应该可以治好,我只是太虚弱了。”那年八月盛夏,她偷偷许下这个愿望。
翟丽萍第一次和医务社工见面的时候,还有些害羞。“我想和你聊会儿天,可以吗?”自我介绍过后,医务社工温柔征求患者意见。“当然可以,其实我很喜欢聊天,只是我的朋友不多,家人又很忙,总是独自一人。”“刚刚好,我也很喜欢聊天,还喜欢交朋友,或许我们会有很多共同话题!”翟丽萍明显因社工这番话变得兴奋和期待,也许是想打开话题,她开始讲述难忘的趣事:例如坐轮椅爬山只为吃一顿农家乐。“我是不是很奇葩?轮椅不能走的地方哥哥就背着我,真的很累,但还是坚持到山顶了,风吹过来的时候真舒服,恍惚间我以为自己回到了年轻的时候,病痛还离我那么远,可是下山看到我渴望已久的饭菜,却因身体不适一口也吃不下的时候,一瞬间回到现实,那时候真难过啊。”“现在回忆过去,也依然会感受到难过的情绪吗?”“不会了,哭了一通转天也就好了,就算别人说癌症不能治愈,我也不听,我就想养好身体。慢慢好起来!”处于患病否认期的翟丽萍不愿相信事实,言语中压抑着自己的情绪。
随着疾病的发展恶化,翟丽萍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的情况,这让她觉得不舒服,同时又对于治疗用药时会出现的头晕、恶心等副作用感到害怕,处于患病焦虑恐惧期的她开始拒绝用药。医务社工第一时间进行情绪安抚,运用同理心与澄清技巧了解她内心恐惧的根源,与医生、药师共同向她详细讲解,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用药止痛,从而改善翟丽萍的服药依从性,平稳她的情绪,使其能够更好的接受用药。
听故事,是翟丽萍生命最后阶段的新爱好。处于患病抑郁期的她总是情绪低沉,寡言少语,也愈发害怕安静的环境,于是她希望医务社工能多陪陪她,给她讲讲故事。“我要听快乐的、美满的,不要听悲剧。”她渴望陪伴,逐渐显露出内心深处对这个世界的留恋,在安宁疗护团队的关怀与照护下,开始逐步试着接纳死亡。
寒露刚过,秋色愈浓,在历经医务社工57个陪伴的日夜后,翟丽萍迎来了她人生的终点。晨起、饮食、聊天、午睡、发呆,看着窗外夕阳缓缓落下。夜色到来时,她闭上了那双再也不会睁开的大眼睛,默默的、了无遗憾地和世界说了声再见。